2015年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第三批)申報指南
五洲商務網
一、免疫治療技術臨床應用研究專題
(一)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的臨床應用研究
研究內容:開展針對疾病特異性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技術的優化與新型抗原CAR-T的研發、制備,研究其臨床應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實施目標:構建并制備優化或新型的CAR-T細胞,建立臨床標準、質控體系,明確CAR-T細胞臨床應用療效及安全性評估指標,探索CAR-T細胞治療及其他治療手段聯合應用方案。
(二)特異性T細胞免疫治療的臨床應用研究
研究內容:新型特異性T細胞免疫治療臨床應用的新方案,新型過繼免疫細胞與其他治療方案聯合應用的療效和安全性評估。實施目標:建立過繼免疫細胞治療的臨床應用方案,優化特異性T細胞免疫治療及其他治療手段的最佳聯合應用方案,明確過繼免疫細胞治療的療效及安全性評估指標,提高過繼細胞免疫治療療效。
二、肝癌診治新技術研究專題
(一)肝癌早期診斷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探索肝癌早期診斷的ctDNA等新型生物學標志物,早期肝癌的分子影像學特征,篩選、鑒定和驗證誘導肝癌發生、轉移和腫瘤異質性的關鍵作用基因。實施目標:建立肝癌早期診斷的新技術、新方法,確定與肝癌發生、轉移及腫瘤異質性相關的基因突變,建立肝癌CTC分離、ctDNA富集技術及流程,制備肝癌ctDNA微流控芯片和集成化微流控芯片儀,完成基因突變的腫瘤特異突變譜檢測,建立地區特異性肝癌CTC等特性的標準和分子標記物譜庫。
(二)肝癌手術治療新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基于肝癌手術臨床循證醫學數據研究的手術新術式,ALPPS手術方式、關鍵技術及其對肝癌預后的影響,術后肝硬化肝臟快速再生機制,篩選并鑒定出調控硬化肝臟再生的關鍵作用因子干預靶點和措施。實施目標:創建肝癌手術新術式和新產品,編制肝癌治療技術規范,篩選并鑒定出調控硬化肝臟再生的關鍵作用因子,闡明再生肝臟對肝癌進展和復發的影響及作用機理。
(三)肝癌個性化治療模式研究
研究內容:結合基因組信息、病理分析等患者特異性信息的個體化治療新方案。實施目標:建立肝癌個體化預測和篩選模式,指導臨床示范應用。
三、重要致盲性眼病治療新技術研究專題
(一)重要致盲性眼病的手術新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重要致盲性眼病的手術新技術,屈光手術新技術等。實施目標:建立重要致盲性眼病手術新方案、新術式,開發屈光手術新技術并制定相關個性化手術方案,構建相應評估體系,減少疑難復雜手術并發癥,并提高手術成功率。
(二)重要致盲性眼病的組織替代治療新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新型組織工程及細胞替代治療新技術,眼部組織替代治療有效性、生物相容性、安全性的評價,以及新型人工合成材料組織替代物研究。實施目標:開發新型人工合成材料組織替代物,組織工程、細胞替代療法新技術,建立完善的眼部組織替代治療評價體系。
(三)重要致盲性眼病的非手術治療新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探索不同給藥方式的新型藥物緩釋系統,非手術治療新技術,以及模擬眼內環境的一體化新模型等。實施目標:開發非手術治療新技術,建立不同給藥方式的藥物緩釋系統研制規范,構建一體化非手術治療新技術評價體系。
四、重大疑難心血管疾病治療新技術研究專題
(一)心臟瓣膜病治療新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基于心臟瓣膜病人群數據庫建設,研發心臟瓣膜病微創新技術。實施目標:建立心臟瓣膜病微創治療技術體系和臨床規范。
(二)心衰治療新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基于心衰病人群數據庫建設,研發改善心臟功能與預防猝死的心衰治療新技術。實施目標:建立心衰治療新技術體系、臨床規范和防治策略。
(三)房顫干預與卒中防治新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房顫干預的新技術,房顫卒中預防的不同藥物治療方案,器械治療方案,藥物和器械治療的對照研究。實施目標:建立房顫干預與卒中防治的新方案和治療新策略。
五、常見惡性腫瘤中醫診治技術研究專題
(一)常見惡性腫瘤中醫典型證候臨床診斷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以我省常見惡性腫瘤為研究對象,應用現代生物技術,開展常見惡性腫瘤中醫典型證候的診斷技術和標準研究,探討中醫證候、標志物與腫瘤疾病演變的關系。實施目標:建立基于中醫證候的常見惡性腫瘤生物樣本庫,研究常見惡性腫瘤典型證候、演變規律及其與生物標志物之間關系,建立常見惡性腫瘤中醫辨證分型的診斷技術和標準。
(二)常見惡性腫瘤扶正祛邪法臨床應用新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不同扶正祛邪法及其組合、配比治療常見惡性腫瘤患者的整體療效評估,扶正祛邪法對腫瘤微環境、機體免疫耐受狀態、生物標志物的影響研究。實施目標:明確扶正祛邪法在常見惡性腫瘤治療中的作用,建立提高常見惡性腫瘤整體療效的中醫扶正祛邪法臨床應用新技術。
(三)常見惡性腫瘤中醫辨證論治臨床療效評估及規范化研究
研究內容:優化和完善中醫辨證論治治療常見惡性腫瘤的診療方案和臨床療效評價指標與評價方法,中醫藥聯合其他治療方式對常見惡性腫瘤改善癥狀、提高生存質量和延長生存期的作用,中醫辨證論治對常見惡性腫瘤放化療的減毒增效及防復發、抗轉移作用。實施目標:制定中醫辨證論治治療常見惡性腫瘤的臨床診療規范和療效評價體系;提高中醫藥在常見惡性腫瘤治療和常見惡性腫瘤術后抗復發轉移的臨床療效。
(四)常見惡性腫瘤中醫辨證論治信息技術應用研究
研究內容:基于中醫證候、療效評價、患者診療等信息數據,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開發臨床診治新技術。實施目標:通過對常見惡性腫瘤標準數據庫的建立與研究,形成常見惡性腫瘤中醫辨證論治新模式。
六、聽力損失防治新技術研究專題
(一)浙江省聽力損失流行特征及其環境風險因素識別
研究內容:調查浙江省人群聽力損失現狀,不同人群聽力損失與主要環境風險因素的關系,研究復雜噪聲和預測聽力損失的噪聲監測指標體系,研發人群聽力損失環境、生活行為等綜合風險因素評估模型,研發人群聽力損失環境、行為預防和干預關鍵措施與技術。實施目標:明確浙江省不同人群聽力損失患病率、發病率和分布特征。建立準確測量復雜噪聲和預測聽力損失的復雜噪聲監測指標體系。建立人群隊列,明確誘發不同人群聽力損失的主要環境風險因素;建立不同人群聽力損失環境、生活方式等綜合風險因素評估模型和預防關鍵措施,為人群聽力損失的病因防制、篩查、早期診斷提供支撐。
(二)聽力損失預防、治療、康復新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不同人群聽力損失預防關鍵技術,各種難治性耳聾助聽技術和先天性畸形治療新技術,感音神經性耳聾和聽神經病治療新技術,先天性、遲發性、進行性兒童耳聾和老年性耳聾早期干預、治療與康復的規范和新技術,人工聽覺植入及言語康復新技術等研究。實施目標:建立不同人群聽力損傷預防關鍵技術,建立中耳和內耳聽覺功能重建新技術。建立先天性重度和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患兒的早期干預技術,避免因聾而致啞。建立先天性、遲發性、進行性兒童耳聾和老年性耳聾的早期干預、治療與康復的規范和策略。制定聽力損失干預、治療和康復效果評估體系。
七、胰腺癌診治新技術研究專題
(一)胰腺癌早期診斷新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利用組學技術重點開展不同層面的胰腺癌早期診斷分子標志物的篩查和確證研究;研究胰腺癌分子影像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應用于胰腺癌早期診斷的CT、MRI及光學成像設備的新型靶向造影劑。實施目標:開發胰腺癌高危人群篩查、胰腺癌早期診斷的試劑盒;開發新型影像學技術、分子成像技術,提高胰腺癌早期診斷率。
(二)胰腺癌個體化分期分級、療效評估及預后監測的精準診療體系研究
研究內容:進行胰腺癌的分子分型研究,建立中國人特色的胰腺癌分期分級方法,指導個體化治療,研發基于個體化標志物的胰腺癌術后復發、轉移監測的新技術,研發胰腺癌個性化用藥方案的伴隨診斷方法、試劑盒及生物信息學分析軟件。實施目標:開發出適用于多基因生物標志物譜檢測的臨床檢測方法,建立能指導胰腺癌個體化治療的中國人特色分期分級方法;開發胰腺癌術后復發、轉移監測的新技術及有效標志物,開發基于多基因譜的胰腺癌個性化用藥檢測試劑盒。
(三)胰腺癌外科手術治療新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胰腺癌腹腔鏡等微創技術的指征、安全性及療效評價。實施目標:通過臨床研究使用多項指標評價胰腺癌手術治療的療效,達成專家共識或臨床診治指南。
八、甲狀腺癌診治新技術研究專題
(一)甲狀腺癌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診治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橋本?。┡c甲狀腺癌的相關分析,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合并甲狀腺癌的風險因子、微環境及分子機制研究,“炎-癌”轉化調控的關鍵分子群以及免疫-表觀遺傳學-腫瘤三者的相關性。實施目標:闡明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與甲狀腺癌的相關性,篩選影響“炎-癌”微環境的高頻突變及其遺傳學基因分型指標、以及具有早期干預價值的關鍵分子(群),探索建立此類甲狀腺癌患者的預防和診治新技術。
(二)甲狀腺微小癌風險評估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甲狀腺微小癌患者的臨床特點、影像學特征、病理和分子標志物等與預后狀況的相關研究。實施目標:建立甲狀腺微小癌風險分級、評估指標和方法,創新鑒別低危和高危甲狀腺微小癌的診治技術。
(三)甲狀腺癌131碘治療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甲狀腺癌131碘治療效果的影響因素分析,挖掘131碘不敏感的甲狀腺癌調控基因和蛋白,揭示碘抵抗的分子機制,提高131碘治療的有效性。實施目標:構建131碘規范的治療指證及有效的評估方法,構建可預警、診斷碘抵抗的分子預測模型,為碘抵抗性甲狀腺癌患者提供治療新思路和新方法。
(四)甲狀腺癌外科治療新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甲狀腺癌腔鏡、消融介入等新技術的指證、安全性及療效評價,多元化腔鏡手術方式及新器械應用,基于分子病理的甲狀腺癌手術范圍的指證研究。實施目標:建立規范化的腔鏡輔助治療體系;形成消融技術共識及技術規范,構建甲狀腺癌切除范圍術前預判標準。
(五)難治性甲狀腺癌靶向治療策略研究
研究內容:難治性甲狀腺癌易感基因篩查,探索難治性甲狀腺癌新的治療靶點,篩選攜帶與甲狀腺癌起源、分化、轉移相關驅動變異的蛋白,利用基因工程等技術篩選特異、新型配體。實施目標:構建基于分子診斷的靶向治療策略;篩選可用于診斷、評估甲狀腺癌惡性演進過程的分子標記物,建立有產業化潛能的檢測技術,探索新型靶向藥物用于晚期難治性甲狀腺癌的治療潛能。
九、重大精神障礙識別和診治新技術研究專題
(一)重大精神障礙診斷相關指標的發現和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等重大精神障礙的臨床特征、心理學、生物學指標研究。實施目標:建立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等重大精神障礙臨床特征、心理學、生物學診斷指標,發展和完善重大精神障礙診斷相關體系。
(二)重大精神障礙新治療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等重大精神障礙治療新模式、新技術,以及療效和安全性研究。實施目標:建立重大精神障礙新治療技術和療效預測模型,形成新治療技術臨床應用規范,提高重大精神障礙的臨床治愈率。
十、重要感染性疾病防控新技術研究專題
(一)重要感染性疾病預警技術的研究
研究內容:監測浙江省重要感染性疾病病原譜,開展病原重組及變異株的基因多態性研究,研究重要多重耐藥菌流行規律與感染危險因素、主要耐藥機制與分子特征。實施目標:構建重要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譜網絡監測體系和網絡基因組資源庫,掌握其病原構成、分子分型及變異變遷規律;明確重要多重耐藥菌感染流行特點、危險因素與傳播方式,闡明我省主要病原耐藥狀況、分子型別與演變規律,達到早期預警的目的。
(二)重要感染性疾病診斷新技術的研究
研究內容:探索重要感染性疾病病原檢測新技術或方法,開發不同病原體鑒別的指標體系,研究感染性疾病早期、快速診斷技術,開發感染性疾病患者腸道微生態失衡診斷的關鍵技術,研發結核診斷新技術。實施目標:研發出感染性疾病的高敏感、高特異性檢測技術;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診斷率;建立感染性疾病患者腸道微生態失衡診斷標記物;研發結核病診斷標識。
(三)重要感染性疾病治療的新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危重感染性疾病治療新技術,建立安全性和有效性評估體系,研究多重耐藥菌感染等難治性感染病的治療新策略。實施目標:建立危重感染性疾病治療新方案,顯著降低病死率;建立多重耐藥菌感染等難治性感染病的治療新方案,有效控制耐藥菌等流行,提高治療效果。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發表
- 知識產權導航
- 知識產權匯編
- 搜索
- 知識產權交易
- 涉外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