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利申請應該保質保量
五洲商務網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2011年,中國的專利申請數量有望超越日本和美國,逐漸躋身世界頂級創新國家的行列。報道認為,中國的創新行業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進步,而且中國政府還通過各種經濟獎勵政策補貼、鼓勵創新。
美國《紐約時報》稱,中國的專利申請數量正在迅速攀升,預計到2015年,中國包括“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在內的專利年申請量將達到200萬件,有可能超過美國。
湯姆森路透最新報告稱,中國的專利申請總數在2003年至2009年間以每年26%的速度遞增。其他各國的增長速度則遠落其后:美國為5.5%、韓國為5%、歐洲為4%、日本為1%。以此推斷,湯姆森路透認為,中國將是明年世界上公布專利數量最多的國家。
從這些新聞看來中國專利數量之多,增速之快已被世界公認,今天新浪網頁刊載了一則新聞《中國專利申請量5年后可能超過美國》。五洲商務網初看之下非常歡喜,慎思之下又不覺擔憂。為什么歡喜之下又不覺擔憂呢?這源于最近五洲商務網在工作中的幾點切身體會。
中國專利增長主要源于垃圾專利的泛濫
中國垃圾專利泛濫早已成為專利申請代理行業內公開的秘密,前不久五洲商務網就遇到客戶說我們要申請300個專利。條件如下:
第一,必須在1個月內準備所有的專利申請材料并申報;
第二,必須拿到專利局的專利受理通知書,但不需要一定拿到專利證書;
第三,要協助我們向政府請求補貼。
據悉,現在很多公司都成了專門申請垃圾專利的公司,一家既不研發也不生產的企業,通過“經營”政府的專利獎勵政策而存活,這也不難理解垃圾專利泛濫的原因。
專利申請的扶持政策
1、中學生獲得專利可以在高考中加分,在校大學生獲得專利可以在保研中加分,申請專利的教授有可能獲得終身職位;
2、政府會為某些專利提供現金獎勵,對另一些專利政府則會為其支付巨額的專利申請費;
3、大量申請專利的企業可減免10%左右的企業所得稅,并且這些企業還有可能得到利潤豐厚的政府合同。
糾結的多方利益
垃圾專利一方面源于企業,一方面源于政府,還有一方面則源于專利代理機構。
企業通過垃圾專利可以提高企業的形象和實力,每次和客戶交流就拿出一疊專利證書,鼓吹自己手上有多少專利,企業研發實力雄厚,不了解情況的客戶很容易被忽悠簽約。
隨著我國《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頒行,專利數量也成了很多政府部門的政績考核要素,這就導致一些政府放縱垃圾專利的申請,甚至鼓勵垃圾專利的申請。
現在的實際情況是中國專利局的官員批準的專利越多,收入就越多。
專利代理機構本身是公司性質,以盈利為目的,當有利可圖時特別是三方都能有共同利益時,操作起來自然得心應手,垃圾專利也就節節攀升。
專利應該更多的注重質量
中國的專利申請太容易了,但卻很難從這些所謂的專利中找到真正有價值的內容。政府不應太過于在意這種專利申請的“數字之爭”,中國的技術創新應該回歸到專利的本源上,以促進國家自主創新,科技的進一步發展為最終目的。五洲商務網在此也更希望企業能將真正有利于社會進步的想法申請為專利。
- 最近發表
- 知識產權導航
- 知識產權匯編
- 搜索
- 知識產權交易
- 涉外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