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技術服務業的發展現狀及前景展望
五洲商務網
摘要:高技術服務業是伴隨著科技進步和服務模式創新而產生的新興產業形態,對于優化我國產業結構,促進服務業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本文闡述了高技術服務業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我國當前高技術服務業的發展現狀,并對未來高技術服務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和產業方向進行了研究和展望。
關鍵詞:高技術;服務業
1、前言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和商業模式頻繁創新,技術與產業的融合進一步加深,逐漸出現了一批新興產業形態。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催生了第一批新興服務業,如互聯網產業、3G產業等;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和個性化服務要求的提高,一部分服務環節逐步從高技術產業價值鏈上分離出來,如研發、設計、咨詢和技術轉讓等各種形式的新型服務業;高新技術與傳統服務業的融合滲透又導致了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遠程教育、電子銀行等新的服務產業形成。這些新興行業,即所謂高技術服務業的產生,既滿足了人們越來越高的服務需求,反過來又極大促進了服務業本身的發展以及向更大的范圍拓展。
2、高技術服務業的概念和特征
服務業是國際上通行的產業分類概念,指那些以提供非實物產品為主的行業,一般說來包括消費性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消費性服務業指的是直接提供給終端消費者的服務行業,例如傳統的商貿、餐飲、旅游等行業。生產性服務業,是指那些不直接參與生產或者物質轉化,但又是任何工業生產環節中間不可缺少的活動,即指那些為社會物質生產提供各種非實物形態的服務性產業,其主要內容一般包括專業服務、信息服務和金融服務[1]。
高技術服務業,是指以網絡和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為支撐,服務于社會經濟、產業及個人,提供高質量、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服務的新興服務業。傳統意義上的服務業,消費性服務業主要與個人和家庭服務為主,生產性服務業主要圍繞產品生產活動展開,以商業服務和運輸服務為主。而高技術服務業是以技術服務、信息服務和公共服務為主體,是現代服務業中增長最快、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
高技術服務業一般具有幾個主要特征[2]:一是高技術性,即應用的是當今世界的高新技術,甚至是一些尖端和前沿的技術,所提供的服務科技含量高,具有進入門檻高和技術模仿難度大的特性;二是高附加值性,高技術服務的價值是和技術難度成正比,使得高技術服務業呈現物質資源消耗低,知識蘊涵量高的特性,從而產生很高的服務增值;三是從業人員的高素質性,高技術服務業的從業者大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專業的知識儲備,這本身就構成了高技術服務業的核心競爭力;四是產業的集聚性,即高技術服務業不但可以使服務過程產生增值,而且可以產生服務的規模效應和各種服務相互融合的集聚效應,引起服務的大幅度增值。
3、我國高技術服務業的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服務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服務業增加值由1978年的860億元增長到2003年的37699億元,年均增長10%,略高于同期GDP增速,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從1978 年的23%上升到2003 年的33.2%。在此期間,服務業的從業人員也由4890萬人增長為21090萬人,凈增16200萬人,是同期第二產業凈增就業人數的兩倍,已成為吸納就業的主渠道。尤其在一些中心城市,服務業的比重更是呈現較大幅度的上升,遠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如據2003年統計數字表明,上海、北京、廣州三個城市的服務業占整個GDP的比重分別達到48.4% 、61.4%和53.6%。
但從全國的經濟總量來看,我國服務業所占比例約為41%,遠低于世界平均60%的水平,而美國的服務業占經濟總量的比重更是高達76%。從我國服務業的構成來看,商貿、餐飲、交通運輸、倉儲等傳統服務業仍占據著主導地位,而金融保險、信息、咨詢、研發服務等新興的服務業的比重還偏低。2002年我國金融保險、信息業、咨詢業、科學研究開發與服務、教育培訓、旅游、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現代服務業占第三產業總增加值的比重尚不到30%,而美國的金融、保險、不動產及各種新興服務業在1997年時就占第三產業總增加值的50%以上。這表明我國現代服務業所占比重依然偏低,我國的服務業仍處于較低層次的結構水平[3]~[6]。
隨著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軟件產業、網絡游戲、短信服務、電子商務等一批新型服務業態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這些新型業態的產生不僅滿足了人們對服務水平、質量、內容、方式的全方位需求,而且表現出極大的發展潛力。當今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高技術服務業的發展,比如電信、保險、軟件、網絡服務等服務業在發達國家服務業中占據很大的比重。我國雖然在近年來加大了這方面的投資,但是我們與發達國家仍然有較大差距,據統計,2003年全球軟件市場實現銷售額1998億美元,而中國軟件市場實現銷售額399.6億元。在全球貿易量巨大的金融、保險、咨詢、電信等技術密集和知識密集型的服務業,中國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以電子商務交易為例,圖1所示為中國2000年~2004年的的電子商務交易總額[7],從縱向來看,年增長率都超過了50%,應該說發展很快,但從橫向比較和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比如在2001年日本和韓國的電子商務交易額分別達到了2645億美元和909.6億美元,而同期中國的電子商務交易額尚不足100億美元。
4、高技術服務業的發展趨勢
隨著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快速穩定發展的趨勢,中國產業結構演變的主要特征將表現為第一產業的比重持續下降,第二和第三產業的比重將繼續上升,這無疑將給我國的服務業發展帶來良好的機遇。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區域經濟與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正在逐步形成一個人才密集、知識密集、附加值高、支撐并服務于經濟、產業和企業發展的高技術服務體系,高技術服務業在未來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中將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4.1信息服務業
由于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滲透,在世界范圍內信息的生產和利用已經達到相當社會化的程度,特別是基于網絡技術的現代信息服務的產業集群化正成為信息服務業發展的總體趨勢。根據產業性質,信息服務業領域可以分為四類:網絡基礎服務業、現代交易服務業、專業服務業和公共服務業。網絡基礎服務業是所有信息服務的基礎,基于營造交易服務環境的現代交易服務處于中心位置,公共服務延伸信息服務業的各個環節,專業服務則為信息服務業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
因此未來中國應該有選擇、有重點的在為生產和市場服務的領域、為生活和消費服務的領域、以及為大眾和公共服務的領域加快信息技術的應用,提高這些服務領域的信息化和現代化水平。重點發展先進的信息網絡綜合平臺,推動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遠程醫療、數字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成為未來的一個重要趨勢,這包括了建立農村信息通訊示范網,建立國家防災減災、環境保護的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實現高效便捷的遠程醫療服務體系等方面。此外,面向行業應用的軟件服務,包括服裝紡織CAD、工業自動化控制,開發面向產品研發的設計智能化系統,工業生產過程的自動化系統;面向企業管理的軟件服務,比如大中型企業財務軟件、CRM(客戶關系管理)軟件、ERP軟件等都將是未來重要的應用領域。為此,為信息服務提供支撐的新一代技術也成為重點發展的方向,包括寬帶無線移動通信技術、下一代網絡技術(NGN)、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技術、高可信軟件技術、高效能計算技術和數字電視(DTV)技術。
4.2知識服務業
知識服務業指的是以專業化的知識為依托,為社會提供技術擴散、成果轉化、科技評估、創新資源配置、創新決策和各類咨詢等專業化服務的新興業態,屬于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大體說來包括三種服務:一是研究開發服務,包括自然科學研究和實驗發展、工程技術開發和科技成果轉化開發等服務;二是專業技術服務,包括技術檢測、環境監測、測繪服務、氣象預測等一些專業性很強的服務;三是科技成果交流、推廣和產業化服務,包括技術成果交易市場、高技術風險投資平臺、企業孵化器等。
近年來所提倡的“創意產業”,從其本質上說也是一種知識服務業。創意產業指的是凝結一定程度的知識產權,并傳遞象征性意義的創造性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擴散、聚合體系,其范圍包括了視覺、文學、音樂、表演、造型藝術等方面,涉及的行業包括了傳媒業、唱片業、電影業、廣告業、設計業等[8]。據統計,目前全世界創意產業每天創造的產值高達220億美元,并正以年增長5%的速度遞增,在創意產業發達的國家,增長速度更快,如美國的年增長速度達到14%,英國達到12%。
4.3高技術生產服務業
服務業對于國民經濟而言,具有“黏合劑”的功能,而作為服務業精髓的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的作用則更為突出和重要。生產過程中的高技術服務業為勞動和物質資本帶來更高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是企業之間進行非價格競爭的重要手段,對產品價值增值起著關鍵性作用。大體說來,高技術的生產服務也可以分為圍繞制造業展開的生產服務和圍繞資源的公共型生產服務。
大多數的高技術生產服務業是圍繞制造業的展開的[9] ~[11],制造業的整個過程,包括產品研發、運輸和存儲、財務和銷售等所有環節都伴生服務需求,制造業的中間投入中服務的投入大量增加,尤其是近十年來很多制造業的投入構成發生了變化,服務投入的增長速度快于實物投入的增長速度。另一方面,制造業的功能也日趨服務化,表現在一方面是服務需求引導產品創新的方面,并且提供技術變革的解決方案,此外隨同產品一同出售的還有知識和技術服務,這在家電行業尤其明顯。圍繞制造業的生產性服務業大體可分為三部分:一是新材料開發,包括新材料基礎研究開發服務、性能測試和控制系統和技術中試放大平臺;二是關鍵部件設計開發,如發動機、數控系統等核心部件的研究開發設計服務平臺;三是重大技術裝備的總體設計、成套集成和系統服務平臺。
此外,圍繞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公共型生產服務業也是高技術服務業的重要領域,其中包括了資源、環境監控與診斷平臺,環境污染治理服務和專業化環保設施運營服務等。目前從國外引進的環保第三方運營模式(PPPUE,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for Urban Environment)[12]通過促進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的合作,可以幫助解決一些緊迫的環境問題和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條件,是一種創新的服務模式。
5、結語
人類社會的發展正在經歷第三次產業革命,也就是從工業經濟向基于知識、基于信息的服務型經濟的發展,知識和信息成為財富增長的一個重要源泉。高技術服務業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結合的高級形態,必將成為未來發展知識經濟的重要支撐。我國當前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使經濟發展過于依賴資源和能源的消耗,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優化產業結構的調整,加快扶持和促進高技術服務業的不斷壯大將是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方向。
參考文獻:
[1] 錢志新,新型工業化,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2] 王瑞丹,高技術型現代服務業的產生機理與分類研究,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卷第一期,2006年3月,50~54
[3] 梁強,薛崳蘭,淺議我國服務業的現狀及對策,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第17卷第11期,2005年11月,47~48
[4] 來有為,當前我國需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改革,2004年第5期(總第129期),39~43
[5] 劉重,論現代服務業的理論內涵與發展環境,理論與現代化,2005年第6期,47~50
[6] 程大中,陳憲,上海生產者服務與消費者服務互動發展的實證研究,上海經濟研究,2006年第1期,40~49
[7] 鄭南寧,現代服務業的現狀、需求及重點方向,863計劃信息技術領域專家委員會戰略研究專題報告,2005年4月
[8] 杜德斌,盛壘,創意產業:現代服務業新的增長點,經濟導刊,2005年第8期,78~82
[9] 尚永勝,我國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5期,2005年9月
[10] 王煥強,陳海廣,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山東省制造業實現戰略升級的捷徑,山東經濟,總131期第6期,2005年11月
[11] 王元京,加快新型服務業發展的思路,財經問題研究,第4期(總第245期),2004年4月,23~30
[12] 孟偉慶,李洪遠,鞠美,PPPUE模式及在中國的應用前景探討,環境保護科學,第31卷(總第131期),2005年10月(本文來源:現代化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發表
- 知識產權導航
- 知識產權匯編
- 搜索
- 知識產權交易
- 涉外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