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旅游節慶品牌標識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五洲商務網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0年底,我國節慶活動的數量已達10000多個。以江蘇為例,全省當年共舉辦各類規模以上節慶活動逾300個,其中影響較大的有:中國南京國際梅花節、中國徐霞客國際旅游節、中國無錫陽山國際桃花節、中華龍城常州國際旅游節、中國木瀆國際旅游節、中國揚州煙花三月國際經貿旅游節等。在形象標識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1. 標識與標志概念不清。
“標識”與“標志”在現代漢語中,讀音相同,語義相近,多數場合可通用。但在視覺傳達領域,兩者含義是有區別的。
前者是指為了達到視覺識別的目的,調用圖形、文字、色彩三要素,以特定的排列方式組合在一起,通過整體發揮作用;后者單純指圖形。顯然,標識的含義更廣一些,標志只是標識的一個部分。在旅游節慶活動中,其形象標識應包括以下要素:節慶標志、名稱字體、配色方案。
調查發現,江蘇省內多數節慶活動只有標志,而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標識。未能將節慶標志與名稱字體整體設計,嚴重削弱了視覺傳達效果。帶來的問題有:
(1)當標志與節慶名稱文字同時出現時,信息重復,標志顯得多余;
(2)當標志單獨出現時,可讀性差,難以識別。
2. 標志形式單一。
江蘇省旅游節慶標志以圓形徽章形式表現的占很大比例,就全國來看也不多見。例如“中國南京國際梅花節”、“中國南京國際桂花節”、“中國南京六合《茉莉花》•雨花石國際文化旅游節”、“中國盱眙國際龍蝦節”、“中國揚州煙花三月國際經貿旅游節”、“中國洪澤湖國際大閘蟹節”、“中國泰興銀杏節”、“連云港之夏”、“中國泰州國際旅游節”、“中國啟東江海文化節”等,其標志均為圓形。
上述圓形徽章圖案其實屬于英語中的“seal”即“印章”,在英語中“seal”與“logo”分別代表“印章”與“標識”。下面以“紐約大學平面標識標準及使用指南”(New York University Graphic Standards and Logo Usage Guide)為例對上述概念加以說明。如圖4所示,學校標識圖案由學校標志(徽記)、標準字體兩部分組成,而圖5則是學校的校印。指南中關于標識的描述如下:
紐大的標識由學校標志和學校標準字體兩部分組成,兩者是紐大平面識別系統中的核心元素。在復制時,必須確保以上要素的完整,不得有任何改動。這一點對于保持標識外觀的一致性和完整性非常重要。紐約大學徽記是舊的復雜的校印中的一部分。在最初的校印中,紐約港自由女神高舉的火炬象征紐約大學所在地“大都會”——紐約城。圖案被簡化了,效果更突出且便于使用。關于校印是這樣描述的:紐大的校印,大約誕生于19世紀晚期,由5個圖案元素組合在一起,表達學校的辦學宗旨和傳統。分別是學校名稱和以羅馬數字表示的學校設立年份。以拉丁語書寫的校訓意為“堅持與超越”,與古代運動員圖案取得呼應,組合在一起代表著追求卓越學術的表現……校印僅僅允許在以下官方文件中使用,如學校文憑、合作協議或許可協議。由此我們可以看出:
(1)標志是標識的一部分;
(2)印章是標志的一種;
(3)印章與標識擁有不同的性格,使用場合應有區別;
(4)印章與標識,在外形及內涵方面應取得呼應。
3. 節慶名稱冗長。
如上文所述,完整的節慶標識應包含節慶名稱文字?,F實情況是,絕大多數節慶其名稱冗長,這給標識的設計帶來困難。名稱冗長是辦節過多過濫的直接后果。以2010年江蘇省節慶活動為例,抽取250個進行分析,結果發現,以“旅游”命名的達到 41個,占總數的17%,南京的旅游節有5個,無錫的旅游節有5個,它們不僅主題重復,舉辦日期也出現重復的問題,以“梅花”命名的有4個,以“美食”命名有20個,以“螃蟹”命名的有5個,以茶命名的有6個。節慶名稱通常由舉辦屆數、行政地名、節慶主題三大塊組成。如“ 2011中國宜興梁祝文化旅游節暨第10屆觀蝶節”、“中國•無錫第15屆陽山(國際)桃花節”、“第四屆中國常熟沙家浜旅游節”等。而國外節慶名稱較為簡潔。如“巴西狂歡節(The Carnival of Brazil)”、“慕尼黑啤酒節(The MunichOktoberfest,又叫慕尼黑十月節)”、“法國波爾多葡萄酒節(Bordeaux Fete Le vin)”等。宣傳中多突出“舉辦年份”,而較少提及“屆數”。
4. 視覺效果不佳。
旅游節慶標識,在使用環境上體現為背景復雜、光線多變;在展示方式上體現為短暫性、動態性及遠距離。如上述圓形標志,信息密集,遠處將無法辨認;多數標志色彩單一,缺乏美感;標志形式呆板,過于嚴肅,與節日氣氛不協調。
5. 標識形象不統一。
標識形象不統一有以下幾種情形:
(1)節慶活動因規格提升或者資源整合,名稱改變,其標志也相應變更。例如,“中國龍蝦節”在2008年正式更名為“中國•盱眙國際龍蝦節”;“中國•揚州煙花三月國際旅游節”于2004年更名為“中國•揚州煙花三月國際經貿旅游節”,其前身為“揚州瓊花節”。
(2)因贊助商冠名或節慶主題變化。以“中國南京江心洲葡萄節”為例,2003年其標志為圓形,以紫色為形象色。自2009年起,形象色換成了綠色,圓形標志則棄而不用,以突出合作方南京中萃食品有限公司新推出的“美汁源•爽粒葡萄”產品形象;“蘇州太湖梅花節”,十三屆以黃色為基調,十四屆則改以玫紅為主色調。
(3)視覺要素不統一。以節慶名稱字體為例:要么每屆一種字體,要么同一屆字體視使用場合不同隨意變更。(本文來源:互聯網;作者:朱仁洲)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發表
- 知識產權導航
- 知識產權匯編
- 搜索
- 知識產權交易
- 涉外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