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注冊商標罪:國際品牌海外代購實為假冒被刑拘
五洲商務網
【法律依據】《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第二百二十條單位犯本節第二百一十三條至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節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案例簡介】嘉興平湖市市場監管局根據消費者舉報,集中力量一舉查獲當事人梅某在網購平臺上打著“正品代購”、“海外代購”幌子,而實際制售假冒國際品牌服裝系列案件。經查,當事人自2016年以來,未經商標權利人授權,擅自委托印花企業印制知名品牌的商標標識及相關圖案;擅自委托制衣企業為其生產假冒知名品牌商標T恤、夾克等服裝,通過網店對外銷售?,F場查扣假冒鱷魚、巴寶莉、古馳、優衣庫等國際知名品牌服裝2000余件,假冒標識吊牌及包裝物5000余件。
【處理結果】截止案發,當事人制售假冒服裝涉及國際知名商標達10多個,違法經營額共計60余萬元。根據《商標法》、《刑法》等有關規定,當事人及有關制假企業的行為已涉嫌犯罪,該案已移送公安部門處理。
【案例點評】近年來,海外代購的興起,給廣大消費者帶來了便利。但一些不法經營者也看到了這一“商機”,做起了“假貨假代購”的“黑心”生意。本案對線下制假到線上售假進行了全鏈條的查處打擊,是對打著“正品代購”、“海外代購”幌子的不法行為的震懾,也是對網絡購物環境的一次清理。
隨著人們對商標價值的認同與企業創品牌意識的增強,強大的經濟利益驅動下的假冒他人商標的“搭便車”行為也相伴而生,而且,這種行為日益增多并出現了一些新形式。面對日益嚴重化、復雜化的假冒注冊商標行為,刑法作為商標法律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此類行為的打擊上卻相當有限,這對于保護商標專用權,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維持正常的市場經濟次序極為不利。
- 最近發表
- 知識產權導航
- 知識產權匯編
- 搜索
- 知識產權交易
- 涉外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