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計劃之農村信息化科技行動實施方案
五洲商務網
為貫徹《"十五"星火計劃發展綱要》精神,保證農村信息化科技行動的順利實施,制定本方案。
一、概述
農村信息化科技行動是通過利用信息基礎設施、網絡通訊技術、信息資源和數據處理技術等,加強信息技術對農業和農村的全面滲透,為生產者、經營者和管理者提供其各自所需的、各種有價值的市場信息、知識信息和服務信息。同時建立星火計劃管理服務體系,提高管理的科學性和工作效率。
該行動綜合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衛星通訊技術和其他信息技術,對現有信息傳播體系進行集成整合,完善農村信息網絡建設,提高網站質量,擴充農業信息量;加強信息標準建設,構建智能化農村社區信息平臺,促進信息資源共享和開發利用;建立三大農村信息服務體系:農民科技信息服務體系、企業信息服務體系和星火計劃管理服務體系,全面、高效、快捷地為農民、農業企業家和管理人員提供信息咨詢服務;促進農村信息化進程,利用"村村通"、"科技110"等模式,加快信息進村入戶,提高農村基層適應市場的能力;建立高效的應用示范體系和靈活的推廣機制,加強人才隊伍的培養建設,提高農民的科技和文化素質。
二、必要性
當前,我國廣大農村由于信息化水平低,農業生產管理技術、市場需求及營銷等方面的信息獲取困難,農業生產與市場脫節的狀況十分嚴重。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市場,一方面各級領導需要快速、準確、全面地了解其變化趨勢,科學地制定生產計劃,避免生產的盲目性,實現農業生產、管理和經營的科學化,以解決傳統分散的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面,廣大農民迫切需要有關農業新技術、新成果和市場狀況的信息,以解決生產管理中品種、栽培、施肥、灌溉、植保等方面技術難題,提高駕馭市場的能力。 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綜合運用農業信息技術已逐漸成為農村面向21世紀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和農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保護生態環境、適應市場和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利用信息技術將現有單項農業技術進行組裝配套,有利于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建立綜合型農業信息系統平臺和信息網絡,完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及時準確地向農民提供政策、技術、農產品價格等信息,幫助農民按照市場需求進行生產和經營,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已成為農業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 因此,實施農村信息化科技行動,對于改造傳統農業、推動新的農業科技革命,促進農村生產力的跨越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現有工作基礎
我國農村信息化科技工作經過近10年、特別是"九五"期間的發展,并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和電話"村村通"等工程,無論是在信息傳播基礎設施方面,還是在農業信息平臺和資源建設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礎。 利用互連網技術實現了全球范圍內的農業信息發布、瀏覽、獲取、處理和加工。計算機網絡和通訊技術正在向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廣泛滲透??萍疾坑?999年開通了"中國星火計劃網",農業部開通了"中國農業信息網",有關省市紛紛開展了農業科技信息網絡平臺和信息資源數據庫建設,部分涉農企業也進行了農業信息網絡建設,大量的農業網站不斷涌現。據統計,目前我國涉農網站有2100多個,且每年以近300%的速度增加。
信息技術人員隊伍和組織體系建設日趨完善。部分省市已擁有相對獨立的農業信息中心和專門的組織管理機構,有專職人員負責農村信息化建設的組織實施。 此外,國家863計劃和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相關技術的研究,亦為實施農村信息化行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和堅實的物質基礎。
四、目標和任務
1. 目標
信息化科技行動的目標是:面向農村、農業企業和農民,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農村科技信息服務平臺,研究開發一批農業信息技術產品和多媒體信息系統,建立高效的農業科技傳播體系,為農業生產和管理人員提供各類先進適用技術、生產管理知識。
建立農民技術服務體系、企業信息服務體系、星火計劃管理服務體系三大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全面、有效、快捷地為農業生產者、經營者和管理者提供各種有價值的市場信息、科技信息和服務信息。重點加強中國星火計劃網站和全國農村科技信息服務網的建設,在全國選擇 10個省、20個地市、100個縣進行示范,利用"村村通"和"科技110"等模式,加快信息進村入戶,促進農業和農村信息化進程。
2. 主要任務
(1)農村科技信息服務體系建設
引進專家系統平臺,開發推廣面向農民的種植、養殖和加工等專項技術教材,直接為農業生產者服務。根據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組織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專家,通過培訓、現場診斷、網絡答疑等形式,為農民提供咨詢服務;設立農技110專家咨詢服務臺和農業科技信息咨詢臺,就農業生產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向農村基層干部、農技人員、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農民提供及時的咨詢服務;研究開發一批成本低、方便快捷的便攜式農業信息系統和網絡終端設備,實現信息的快速傳播,方便農戶在田間地頭使用;開發一批實用的農業多媒體信息系統(VCD),圖、文、聲并茂地傳播各類實用的農業生產知識和科技成果。
(2)農村市場信息服務體系建設
建立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市場信息采集系統、農產品市場信息實時發布系統、農產品市場信息智能分析與配置系統、農產品市場信息綜合發布系統、農產品交易智能聯絡系統、農產品電子議價系統等。 (3)星火計劃管理服務體系建設
完善國家星火計劃網站,使之成為我國農業科技信息服務的核心網站。通過網站及時向社會提供有關國家農業科技政策,星火計劃項目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4)農村信息化科技示范體系建設
在全國選擇10個省,每個省選擇2~3個地市,所選地市內相對集中地選擇10個縣,每個縣選擇5個鄉鎮、10個農業企業、20戶農民,建立應用示范體系,帶動周邊地區的農業信息化進程,促進區域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五、實施與管理
1. 申報
農村信息化科技行動項目由?。ㄊ?、區)科技廳(科委)負責組織申報。申報單位必須如實填報《星火計劃項目申報書》和"星火計劃農村信息化科技行動可行性研究報告"。
2、申報條件
(1)具備較好的農村信息化設施基礎和工作基礎,能夠提供必要的配套條件。
(2)每個省在2~3個地市的10個以上縣范圍內相對集中地組織實施,每個縣的實施規模不少于5個鄉(鎮)、10個農業企業、20戶農民。
(3)省、地、縣三級網絡體系中要分別有6名以上、4名以上、2名以上的固定人員負責具體實施和運行維護。
(4)建立政府宏觀管理,有關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企業參與的運行機制,確保農村信息化行動的順利實施。
3. 評審
科技部星火辦組織有關專家對申報材料進行評審,確定農村信息化行動實施省區和項目承擔單位。
4. 管理
各項目承擔單位必須嚴格按照《星火計劃管理辦法》對項目實行運行和管理。并建立相應的省級信息服務網絡,地市級農村科技信息服務網絡體系,面向信息查詢、信息發布的縣級農業信息服務網絡中心,連接相關的鄉鎮、村、農業企業和農戶。對實施農村信息化科技行動的地區,統一使用星火計劃徽標。
項目承擔單位必須于每年 12月底前向所在省級科技主管部門報送本年度項目執行情況。 省級科技主管部門負責具體組織實施管理??萍疾啃腔疝k對運行情況將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檢查。
5. 驗收
項目承擔單位必須嚴格履行合同規定的各項任務,項目結束時,由科技部組織專家進行驗收。通過驗收的單位,須在驗收后 1個月內將有關材料一式二份經省級科技主管部門報送科技部星火辦。
六、保障措施
1、對批準建設的項目,科技部星火辦將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項目涉及的省、地、縣分別按1:1的比例配套資金,并提供所需的人員、場地條件。
2、地方各級政府應成立以管理和監督為主的農村信息化科技行動領導小組,負責總體方案設計、項目實施、部門和地區間協調、資金的配套和落實等工作,加強對信息化行動的領導。 3、建立農業信息專家庫,并通過信息網絡加強農民與相關專家的聯系。(本文來源:浙江省科技廳)
- 最近發表
- 知識產權導航
- 知識產權匯編
- 搜索
- 知識產權交易
- 涉外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