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企業知識產權海外維權現狀并案例說明
五洲商務網
;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伴隨而來的海外維權問題也日益重要。本文通過案例展示了我國企業海外維權的困境,同時總結了其他國家進行海外維權的策略,對我國企業維權可以進行借鑒的內容,以及企業自身所能作出的努力提出了總結和建議。
一、引言
中國加入WTO以后,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出國門,積極地參與到國際競爭中。中國企業對外貿易的蓬勃發展必然影響出口目的國家的貿易發展,與此相伴,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通過貿易壁壘(反傾銷、反補貼)和知識產權壁壘(337調查、海外知識產權訴訟等)限制我國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限制我國企業海外發展,因而,我國企業海外維權已經成為企業海外貿易過程中不可避免要重視的一個問題。本文通過對我國企業對海外知識產權糾紛的應對案例進行了應對方法的總結,并且對國外一些國家所采取的海外維權方式進行總結,從而總結出適應于我國企業的一些知識產權海外維權應對策略。
二、我國企業海外貿易維權現狀
據統計,全球71%的反補貼調查針對中國出口產品。截至2008年,中國已連續3年成為遭受反補貼調查最多的經濟體。僅自2008年11月以來,中國就遭受超過100項的貿易保護主義壁壘,占同期世界各國各地區采取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三分之一強,名列世界第一。知識產權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企業所重視,但我國企業在應對海外知識產權壁壘和貿易壁壘時,大部分仍然處于被動局面。
案例1:2005年7月1日,Unilin集團公司下屬的三家企業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指控中國、加拿大、馬來西亞等國共計30家企業所生產的強化木地板侵犯其專利,請求發起337立案調查;5日后,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和中國林產工作協會召開商討會,分析案情,最終在商務部的組織下,約有18家中國企業應訴;直到2007年1月,ITC公布了仲裁結論,除深圳燕加隆公司的“一拍即合”鎖扣地板沒有侵犯Unilin公司的專利權外,其他被訴中國企業在美銷售地板的侵權行為均成立。
燕加隆公司雖然在此次訴訟中取得勝利,但其在海外維權的道路漫長而艱辛,自2004年開始,該公司已4次遭遇海外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及再調查,盡管在這些事件中全部勝訴,但該公司在海外維權的道路上花費的金額保守估計也在三千萬以上。
案例2:2006年3月20日,ITC進行投票表決,決定對進口墨盒及其組件進行337調查,在涉案的24家企業中有9家為中國企業,包括中國大陸的3家企業、中國香港的5家企業和中國澳門的1家企業。中國涉案企業在接到調查通知后表現出了不同的態度,珠海納思達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即使是不能聯合該公司也會單獨應訴。而此次事件中,涉案的24家企業,只有中國這一家和德國的一家企業應訴,其他公司全部退出美國市場。最后,在歷時兩年多的訴訟中,盡管中國的墨盒企業沒有遭遇全面的敗訴,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巨額的訴訟費用和部分企業退出美國市場。
事實上,類似以上兩個案例的案件眾多,并且結果是大部分案件都沒有進入實質審理程序,絕大部分案件沒有走完全部訴訟程序就已終結。由于中國企業不出庭或者不積極配合取證提前終結的案件占一半,其余案件也大部分以和解結案。最終造成的案件影響通常大部分都是中國企業的產品被禁止繼續進口、銷售,少部分案件中國企業支付了和解費用,得以繼續進入國外市場。類似于深圳燕加隆這樣可以勝訴的企業很少,且代價很大。
因此,不論我國企業對待海外知識產權壁壘是積極應對或是消極退出,企業所受到的精神和物質損害都十分巨大,非一般中小企業能承受,因而我國企業的海外維權之路漫長而被動,盡管我們也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目前的狀況還是難以短期內改善。(來源:我國企業知識產權海外維權現狀和對策;作者:仇穎,高立虎,張毅,張雪,曹斌宏,唐宇;單位: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
- 最近發表
- 知識產權導航
- 知識產權匯編
- 搜索
- 知識產權交易
- 涉外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