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系統構建的結構
五洲商務網
企業文化系統是一個多層次的綜合體,可以從精神層、制度層、行為層、物質層4 個層面來構建。精神層是核心,是企業的靈魂;制度層是框架,是企業的保障;行為層是肢體,是企業的靈動;物質層是表層,是企業的展示。
(一)精神層的企業文化
精神層的企業文化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在整個企業文化中居于統帥地位。它是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長期形成,又為全體員工認可和遵循的企業意識和文化觀念。精神層的企業文化一旦形成,就會規定并制約制度、行為和物質層面的文化。
精神層的企業文化,是從企業實踐中抽象出來的,關于企業一切活動本質和基本規律的思想,是企業經營管理經驗和理論的高度總結與概括,是企業家對企業經營管理的哲學思考。精神層的根本問題是回答企業中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經濟規律、企業與社會、企業與員工、企業與顧客等的關系問題。精神層的企業文化是企業意識形態的總和,主要包括:(1)企業使命;(2)企業價值觀;(3)企業責任;(4)企業精神等。這4 方面的內容,后面另有論述。
(二)制度層的企業文化
精神層的企業文化要靠一定的制度來穩固和傳承,進而形成制度層的企業文化,以推進行為層和物質層企業文化的發展。制度層的企業文化主要包括企業的產權制度、領導體制、組織機構、管理制度等方面內容
1.產權制度。企業的產權是制度文化最重要的內容,最根本性的制度。我國企業現行的產權歸屬有合資企業、私營企業、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和股份制企業等。不同的產權制度有不同的責權利關系,形成不同的制度文化。產權結構不同,企業文化的內涵和形成也不同。
2.領導體制。企業領導體制是隨著企業產權制度而確立的,不同的產權關系會有不同的領導體制。領導體制屬于一種文化的表現形式,我國國有企業的領導現在仍與黨政領導干部的任命方式一樣,是由上級黨委組織部任命的。隨著改革的深化,產權關系的理清,必將形成新的制度文化。
3.組織結構。組織結構是否適應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要求,對企業生存和發展有很大影響。不同的企業文化有著不同的組織結構,不同的組織結構又產生不同的企業人行為,進而形成不同的企業文化。良好的組織結構能通過有效的文化溝通和傳播機制,清除不良的文化因子,充分發揮優異文化因子的積極作用。
4.企業制度。企業管理制度是實現企業目標的措施和手段,是規范職工行為的要求和標準。好的管理制度是科學、完善、實用的管理公式的體現,能使職工個人的活動得以合理進行,并能成為維護職工共同利益的強制手段。管理制度是一種來自員工自身以外的、帶有強制性的約束,它規范著企業的每一個人,是一種約束企業和員工的規范性文化。企業的管理制度包括廠規廠紀、操作規程、管理責任界定和考核獎懲辦法等,都是每個員工必須嚴格執行的。企業為求得最大利益,還制定了各項規定和條例,如企業的人事制度、生產管理制度、民主決策管理制度、市場營銷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等。
(三)行為層的企業文化
行為層的企業文化是員工在生產、經營、科研、公關等方面產生的活動文化。這是一種動態式的文化,是以人的行為為形態的企業風尚和企業作風。是法律、道德、科學技術和文化意識在企業人行為中的反映,也是企業價值觀的折射。行為層的企業文化主要包括行為規范、文化活動、人際關系、溝通傳播等。
1.行為規范。企業員工是企業最活躍的群體,他們的行為決定企業整體的精神風貌和企業文明的程度,員工群體行為的規范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通過規定與制度來規范員工的行為,這種規范是法律、道德、禮儀和科技文化意識在企業人行為中的具體反映,是企業經營作風、精神風貌、人際關系的動態體現。它能協調領導和職工之間以及企業與外部的關系,能使企業行為規范化,職工行為社會化,形成良好的企業風尚。
2.文化活動。企業的文化活動能提高員工的素質、陶冶員工的情操、塑造員工的形象。企業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包括組織員工思想政治學習、企業規章制度學習、科學技術培訓,開展群眾性的文化活動、體育活動、讀書活動等。通過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把員工個人的工作同自己的人生目標聯系起來,建立起對企業、對奮斗目標的信念并付諸實際行動。
3.人際關系。企業的人際關系是員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發生的交往關系,既包括領導與被領導的上下級關系,又包括員工之間的相互關系。企業內的上下級關系,要不搞小圈子,不任人唯親,上下融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員工之間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團結友愛,齊心協力。
4.溝通傳播。企業要有正常的溝通傳播機制和渠道,保持經營性順暢的交流。溝通傳播的渠道是多種多樣的,諸如會議、訪談、文件、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企業人要善于利用這些方式和渠道,保持正常的溝通傳播,促使企業員工整體行為的優化。溝通傳播要迅速及時,要用正當的渠道方法,不能搞小道消息、放馬后炮、制造流言蜚語,影響團結,干擾企業的戰略部署。
(四)物質層的企業文化
物質層的企業文化,是企業精神層、制度層和行為層文化的外在顯現和外化結晶,是由員工創造的產品和各種物質設施等構成的器物文化。它的主要內容有產品、服務、環境、建筑、設備、包裝等。
1.企業產品。物質層的企業文化主要體現在企業產品上。產品是企業生產的物品,有特定的物質形態和具體用途,能在市場上形成交換關系。它是人們通過交換而獲得需求的滿足,是消費者和用戶期求的實際利益。這里的需求,不僅是指有形的產品,還包括無形的服務。有形的產品主要指產品實體及其品質、特色、式樣、包裝等,無形的服務主要指可以給買方帶來附加利益和心理上的滿足感及信任感的售后服務等,兩者有機的結合就形成了企業的品牌。
產品有核心產品、形式產品和擴大產品之分。核心產品是指產品的核心本質,是顧客所需要的最基本效用和服務,是消費利益的直接體現。形式產品是指產品的外部特征,包括結構、性能、款式、外形、商標、包裝等,能滿足同類消費者的不同需求。擴大產品是指產品的附加價值,包括為產品提供的安裝、調試、維修、培訓、咨詢、送貨、調換以及所承諾的各項服務等。
2.環境容貌。企業的環境容貌,從視覺上直接地體現了企業文化的個性特點。企業環境包括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能為員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提高員工的勞動熱情和工作效率。工作環境包括廠區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生活環境包括員工的居住、休息、娛樂等客觀條件和服務設施,企業員工本身及其子女學習條件以及生活小區的環境建設和美化。企業容貌是指企業建筑物的空間結構、布局和色彩等。
3.工具系統。企業的工具系統是企業生產力的主要標志,是物質層企業文化的主要基礎。企業的工具系統包括生產手段、機器設備、作業工具、動力能源、傳動裝置、保養維護、物流運輸以及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等。企業工具系統文化水準的高低,直接決定企業產品開發與生產的水平,決定企業產品、管理和經營的方式,決定現代化企業的發展方向。
4.經營管理。企業的經營管理是企業對行為主體及各種要素、環節的管理與協調,是企業運轉、經營和發展的關鍵。企業經營管理的主要內容為:企業控制、核算、監測、溝通以及信息工具系統;企業管理物資、資源、工具系統;企業經營核算、賬戶物質手段系統;企業生產過程監測、控制手段系統;企業產品質量測評、檢驗手段系統;辦公室自動化水平、辦公手段的物質系統;企業培訓的物質手段系統;企業公共關系與對外聯系的物質手段系統等。企業經營管理文化的顯著特點是物質承載性,它體現在經營服務和技術進步等物質載體上。(本文來源:互聯網)
- 最近發表
- 知識產權導航
- 知識產權匯編
- 搜索
- 知識產權交易
- 涉外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