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品牌故事
五洲商務網
品牌名稱:ZARA
所屬國家:西班牙
創始時間:1975年
創始人:阿曼西奧·奧爾特加
所屬機構:Inditex集團
首席設計師:John Galliano
官方網站:www.zara.com
ZARA是西班牙Inditex集團旗下的一個子公司,它既是服裝品牌,也是專營ZARA品牌服裝的連鎖零售品牌。Inditex是西班牙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三的服裝零售商(前兩名分別是美國的GAP和瑞典的H&M,2005年其全球的銷售額67.41億歐元,銷售數達4.29億件,純利潤8.03億歐元。截至2006年6月它在全球64個國家和地區開設了2899家專賣店,旗下共有8個服裝零售品牌,包括ZARA、Pull and Bear、Kiddy’s Class、Massimo Dutti、Bershka、Stradivarius、Oysho、ZARA Home,ZARA是其中最有名的品牌。ZARA創于1975年,目前在全球62個國家擁有917家專賣店(自營專賣店占90%,其余為合資和特許專賣店)。盡管ZARA品牌的專賣店只占Inditex公司所有分店數的三分之一,但是其銷售額卻占總銷售額的70%左右。
ZARA品牌文化
品牌歷史
1975年,學徒出身的阿曼西奧·奧爾特加在西班牙西北部的偏遠市鎮開設了一個叫ZARA的小服裝店。而今,昔日名不見經傳的ZARA已經成長為全球時尚服飾的領先品牌,身影遍布全球60余個國家和地區,門店數已達1000余家。
ZARA品牌文化
zara品牌之道可以說是時尚服飾業界的一個另類,在傳統的頂級服飾品牌和大眾服飾中間獨辟蹊徑開創了快速時尚(Fast Fashion)模式。隨著快速時尚(Fast Fashion)成為時尚服飾行業的一大主流業態,zara品牌也倍受推崇,有人稱之為“時裝行業中的戴爾電腦”,也有人評價其為“時裝行業的斯沃琪手表”。在2005年,ZARA在全球100個最有價值品牌中位列77名,哈佛商學院把zara品牌評定為歐洲最具研究價值的品牌,沃頓商學院將zara品牌視為研究未來制造業的典范。ZARA作為一家引領未來趨勢的公司,儼然成為時尚服飾業界的標桿。
zara品牌的頭頂上籠罩著太多的光環,但絕非徒有虛名,其背后漂亮的財務數字則是最佳的注解。在2005年度ZARA全球營業收入達到44億歐元,稅前利潤為7.12億歐元。摩根士丹利公司在一份研究報告中預測到2014年為止ZARA每股收益年均增長率是10.9%,而Burberry等五大奢侈品集團的年均增長率則只有7.7%。 由于ZARA財務表現良好,發展勢頭強勁,ZARA品牌創始人阿曼西奧·奧爾特加的財富也隨著股票市值的上揚而節節攀升,在2007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位列第八,資產總額已達240億美元。
ZARA作為快速時尚(Fast Fashion)模式的領導品牌,聲名顯赫,利潤豐厚,真可謂是“名利雙收”,ZARA顯然成為贏利性品牌的典范。ZARA品牌在時尚服飾業界正以驚人的速度崛起,2005年閃電般地躋身全球100個最具價值品牌榜,并將ARMANI等時尚服飾界大牌甩在身后。“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不同經濟時代偉大品牌的興衰史告訴我們一個偉大的品牌的崛起往往在于其品牌精神與整體性時代精神及消費者深層需求的高度契合。ZARA贏利性品牌模式在全球所向披靡大獲成功正是對此最好的詮釋。
供應鏈系統
一般分析ZARA成功的原因大致是:顧客導向;垂直一體化;高效的組織管理;強調生產的速度和靈活性;不做廣告不打折的獨特營銷價格策略等。
ZARA品牌文化
實際上至關重要的環節是ZARA的靈敏供應鏈系統,大大提高了ZARA的前導時間。前導時間是從設計到把成衣擺在柜臺上出售的時間。中國服裝業一般為6~9個月,國際名牌一般可到120天,而ZARA最厲害時最短只有7天,一般為12天。這是具有決定意義的12天。ZARA之靈敏供應鏈所展現出來的韻律,使得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相形見絀。一些國際服裝品牌巨頭明知ZARA厲害,就是學不來,模仿不了。為什么?
ZARA一年中大約推出12000種時裝,而每一款時裝的量一般不大。即使是暢銷款式,ZARA也只供應有限的數量,常常在一家專賣店中一個款式只有兩件,賣完了也不補貨。一如郵票的限量發行提升了集郵品的價值,ZARA通過這種“制造短缺”的方式,培養了一大批忠實的追隨者。“多款式、小批量”, ZARA實現了經濟規模的突破。
設計師
ZARA有近400名設計師,這些設計師是典型的空中飛人,他們經常坐飛機穿梭于各種時裝發布會之間或者出入各種時尚場所。通常,一些頂級品牌的最新設計剛擺上柜臺,ZARA就會迅速發布和這些設計非常相似的時裝。這樣的設計方式能保證ZARA緊跟時尚潮流。據悉,在歐洲,每年ZARA都要向那些頂級品牌支付幾千萬歐元的侵權罰款。ZARA并沒有因此放棄這種設計模式,顯然從中賺取的利潤要比被罰款的數額高得多。< /p>
ZARA品牌文化
ZARA花巨資一體化設計自己的靈敏供應鏈。生產基地設在西班牙,只有最基本款式的20服裝在亞洲等低成本地區生產。ZARA自己設立了20個高度自動化的染色、剪裁中心,而把人力密集型的工作外包給周邊500家小工廠甚至家庭作坊,而把這20個染色、裁剪中心與周邊小工廠連接起來的物流系統堪稱一絕。在西班牙方圓200英里的生產基地,集中了 20家布料剪裁和印染中心,500家代工的終端廠。ZARA把這200英里的地下都挖空,架設地下傳送帶網絡。每天根據新訂單,把最時興的布料準時送達終端廠,保證了總體上的前導時間要求。建設這樣一個生產基地,需要投資達幾十億歐元。許多品牌服裝想模仿ZARA,可是卻沒有這樣巨額投資的生產基地。成品服裝在歐洲用卡車兩天內可以保證到達,而對于美國和日本市場,ZARA甚至不惜成本采用空運以提高速度。這種大生產思維,使得ZARA品牌一騎絕塵。
ZARA的零售只設專賣店,那是ZARA的窗口與眼睛,不搞特許經營。專賣店每周根據銷售情況下訂單兩次,這就減少了需要打折處理存貨的機率,也降低了庫存成本??钍礁赂煸黾恿诵迈r感,吸引消費者不斷重復光顧??焖俑碌昝胬锏呢浧?,也確保了它們能符合顧客的品味,從而能被銷售出去?,F在中國只有香港與上海兩家專賣店,許多中國女性都翹首期盼北京專賣店開業,以便盡早享受ZARA帶來的時尚與福利。
“品種少,批量大”是傳統制造業的天條,而在“長尾市場”中,“款多量小”卻成為當紅的商業模式。ZARA以其靈敏供應鏈,創造了長尾市場的新樣板。
中國是服裝大國和強國,然而卻沒有稱譽世界的品牌,而只是廣布著大量的代工基地,成為“世界工廠”的一個縮影。對比ZARA靈敏供應鏈的建設,我們的“世界工廠”顯得相形見絀。一國財富模式,決定了一國未來的競爭力。當歐美人選擇了集中投向教育資本、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控制資源的全球分配走勢,而可憐的中國人卻一窩蜂地選擇了不動產財富模式,結果日益淪落為給跨國公司輸送利潤的機器。
品牌故事
2005年才第一次登上Interbrand發布的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的ZARA,2006年排名已經僅次于Adidas,品牌價值達42.35億美元。
ZARA的每一位門店經理都擁有一部特別定制的PDA,通過這臺聯網的PDA他們可以直接向總部下訂單,而總部可以直接掌握每一間門店的銷售情況,同時門店店長也可以和總部產品經理及時溝通。這樣ZARA可以做到設計、生產、交付在15天內完成?!豆鹕虡I評論》稱:ZARA建立了一個不同于傳統行業的通信供應鏈,正是這個供應鏈幫助ZARA完成了它的15天神話。
ZARA品牌文化
在ZARA你總是能夠找到新品,并且是限量供應的。這些商品大多數會被放在特殊的貨架上面。這種暫時斷貨策略在很多人眼中太大膽了!但是想想所有限量供應商品在市場上受到的追捧吧,人們需要的不是產品而是“與眾不同”、“獨一無二”。而ZARA的暫時斷貨正滿足了人們的這種心理,ZARA由于這種顛覆性的做法慢慢變成了“獨一無二”的代言人。
你永遠不會和別人穿的一樣
如果店員拿給你一件有些皺巴巴的衣服可千萬不要奇怪,也許這件衣服是剛剛連夜坐船從西班牙來的。拿著最新款服裝并且可以杜絕“撞衫”現象,想想吧,這是只有明星才能享受到的特權,這一切可以讓ZARA的信徒們根本不在乎衣服到底是不是有些皺巴巴。
Dior的首席設計師是John Galliano,GUCCI曾經的當家設計師是才華橫溢的Tom Ford,而Dolce&Gabbana的設計師更不用說了。(本文轉自互聯網-作者:佚名)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發表
- 知識產權導航
- 知識產權匯編
- 搜索
- 知識產權交易
- 涉外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