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系統構建要素之企業環境
五洲商務網
“企業環境”不僅指企業的內部環境,還指企業“經營所處的極為廣闊的社會和業務環境”,包括市場、顧客、競爭者、政府、技術等狀況。企業環境有宏觀和微觀之分,它對形成企業文化有著很重要的影響,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特定環境中為了獲得成功所必須采取的全部策略的體現。不同的企業生存和發展環境會產生不同的企業文化。
1.宏觀環境
企業文化的宏觀環境對單個企業來說有決定性的作用,企業只能順應它,不能改變它。
要順應宏觀環境就要了解它,分析它。常用的分析方法是PEST,即政治(Political)、經濟(Economic)、社會(Social)、技術(Technological)的“四因素分析法”。
政治環境因素決定著企業經營和企業文化的方向,對企業的投資、經營和文化具有根本性影響。政局穩定,政策寬松,能給企業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帶來重大的發展機遇。
與之相應的法律則為企業制定了經營活動的行為準則,企業文化的一切活動,必須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進行。
經濟環境因素是企業經營活動的外部經濟條件,它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生產和經營,影響著企業文化的發展。根據國家統計局預測,我國到2010 年可進入中等收入國家。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對企業經營和文化的要求也隨之提高,這對我們每個企業都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社會環境因素是社會結構、人口結構、教育水平、價值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倫理道德、語言文字和地理環境的總和。企業存在于某種特定的社會中,必然會形成某種特定的企業文化。企業一定要重視對社會文化的調查研究,并以此為依據來構架企業文化系統。
技術環境因素不僅直接影響企業內部的生產和經營,還和其他環境相互依賴、相互作用,影響企業的經營活動,影響企業文化系統的構建和發展。
2.微觀環境
企業的微觀環境主要由企業內部因素、供應商、中介機構、顧客、社會公眾、競爭對手等組成,其中顧客和競爭者居于核心地位。
企業內部因素取決于企業領導層為企業制定的任務、目標、戰略和政策,特別是取決于企業創始人或企業家的膽略、風格和個性。企業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在領導規定的范圍內進行,企業文化建設更應充分考慮企業內部的這一基本前提要素,廣泛調查研究企業內部的實態,確保企業文化收到預期的效果。
供應商是指向企業及其競爭者提供生產產品和服務所需資源的企業或個人。供應商所提供的資源是企業正在運作的保障,供應商與企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供應商的經營方略和文化模式,會從各個方面對本企業進行滲透,產生互動,影響本企業的文化建設。
中介機構主要包括會計事務所、法律事務所、廣告公司、管理咨詢機構等,從營銷角度來看主要指中間商、實體分配機構、營銷服務機構和財務中間機構。企業文化建設必須考慮與他們的互動。
顧客是一切經營活動的中心,忠誠的顧客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社會公眾是指對企業實現其目標有實際或潛在的利益關系影響的團體、個人,主要有金融公眾、媒介公眾、政府公眾、當地公眾、一般公眾、內部公眾等。企業必須考慮到與顧客和各類公眾的關系,把企業文化建立在更為廣泛、厚實的基礎上。
競爭者對企業的經營和文化有著很大的影響,企業面對的主要競爭者有愿望競爭者、一般競爭者、產品形式競爭者、品牌競爭者。企業要充分考慮競爭者因素,并以同行業優秀競爭者為標桿,完善和發展本企業的文化建設。(本文來源:互聯網)
- 最近發表
- 知識產權導航
- 知識產權匯編
- 搜索
- 知識產權交易
- 涉外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