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國軟件著作權登記情況分析之軟件產業環境分析
五洲商務網
“十一五”以來,在軟件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和軟件知識產權保護措施的積極推動下,我國軟件產業環境不斷優化,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軟件產品數量迅速增加。這是近年來我國軟件著作權登記數量高速增長的根本原因。
一、國家軟件產業發展扶持政策
國家實施積極的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對我國軟件產業快速發展中起到了關鍵作用。2011年作為“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國家為進一步推動軟件產業快速發展,在積極落實原有優惠政策的同時,加大了扶持力度,相繼出臺并實施了《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國發【2011】4號)、《關于軟件產品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1】100號)和《關于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2】27號)等一系列新的軟件產業發展扶持政策。
二、部分地區軟件產業政策
為大力發展軟件產業,提升產業的總體競爭力和影響力,推動地區軟件產業實現跨越發展,我國部分省市結合各自產業發展實際情況,制定了區域性軟件產業政策。
北京市制定了《關于落實軟件產品增值稅政策相關的軟件檢測機構認可管理辦法》,浙江省頒布了《浙江省國家稅務局關于規范軟件產品增值稅征收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浙國稅函【2011】336號)和《浙江省信息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驗收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浙經信軟件【2011】601號),江蘇省頒發了《關于進一步落實推進全省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政策的意見》,南京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以打造“一谷兩園”軟件產業集聚區為重點高標準建設中國軟件名城的意見》,蘇州市制定了《關于推進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跨越發展的實施意見》和《關于推進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跨越發展的若干政策》,深圳市發布了《深圳市軟件產品增值稅即征即退管理辦法》等。
三、知識產權保護措施
在各級政府的積極推動下,我國版權事業不斷發展,社會公眾版權意識不斷提高,侵權盜版行為得到了較好抑制,為軟件產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進一步激發了軟件企業的自主創新積極性。
2011年,國家版權局、公安部、工業和信息部等4部門聯合組織了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專項治理“劍網行動”,規范了互聯網視頻內容等網站的經營行為,凈化了網絡版權環境。國家版權局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財政部、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等部門,按照國務院的部署,積極推進軟件正版化工作,提高了政府、企業和社會公眾的軟件版權保護意識。
2011年1月8日,中國版權保護中心發起“中國網絡游戲版權保護聯盟”。該聯盟通過與政府相關部門建立綠色通道,代理侵權取證、進行舉報投訴、打擊非法“外掛”與“私服”等侵權盜版行為。
四、著作權登記機構加強自身建設,提升服務水平
隨著我國軟件著作權登記制度的不斷完善,中國版權保護中心積極加強登記機構的自身建設,不斷提升服務水平,較好地滿足了廣大權利人的軟件著作權登記需求。
2011年,在原有版權登記信息系統的基礎上進行功能擴展、系統優化,完成了登記信息系統的二期建設,實現了權利人在全國任意時間、任意地點網上填報,登記申請辦理狀態在線查詢,登記檔案自動建檔等功能;還制定了《軟件登記工作手冊》,建立科學規范、標準的版權登記服務體系,規范了軟件著作權登記工作程序,強化業務培訓考核,提高了工作人員業務水平;同時優化版權登記大廳崗位設置,新增兩個軟件登記受理窗口,并根據登記申請數量適時靈活調整各崗位人數,為權利人帶來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務,大力提升了版權公共服務能力。(本文來源: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 最近發表
- 知識產權導航
- 知識產權匯編
- 搜索
- 知識產權交易
- 涉外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