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多角度實現商標管理機制的轉變
五洲商務網
在現代社會中,商標的作用日益重要。加強對商標信息資源的運用,提高商標管理水平,需要創新理念、機制、方法。實踐證明,市場經濟體系越完善,發展方式轉變越緊迫,自主創新要求越高,社會消費需求越活躍,商標的關注度就越高,加強市場管理的責任就越大,商標管理的責任就越突出。如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新特點,創新商標管理方式,提高商標管理層次和技能,完善商標管理機制,成為重大且現實的課題。
商標管理方式向精細化轉變
知責之心是盡責的前提,擔責之能是盡責的關鍵,履責之行是盡責的保證。要厘清商標管理工作誰來干、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首先應根據法律、法規,對具有商標管理職能的行政執法單位明確職責權限、目標責任、履職要求,做到各司其職、相互配合、有為有位;要集中力量、集聚資源、集成優勢,強化組織管理、績效考核、獎懲激勵,形成從要我干變成我要干、從我想干變成我實干、從我愿干變成我真干的良好局面。其次,應根據管理層級科學高效配置資源。市級以上工商機關主要是“出題”,側重加強指導督查;縣級工商機關主要是“解題”,注重組織推進;基層工商所主要是“做題”,負責具體實施。最后,要及時更新監管執法理念。各級工商機關要把市場經濟秩序管理的普遍性要求與商標管理的特殊性結合起來研究,對有效做法、成功經驗進行總結提煉,加以完善提高,推進商標管理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有效發揮商標管理作為公共產品和公共資源的最大效益,真正使商標管理的內容實現由宏觀向微觀轉變、由抽象向具體轉變、由多頭執法向集中執法轉變、由封閉式監管向互動式監管轉變。
商標管理層次向高端轉變
從商標管理的范圍來看,應該把人力、物力、精力放在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藥品、服裝、鞋帽、電器等商品上以及農村市場、小商品市場等領域。隨著市場主體的發展、交易行為的變化、營銷方式的更新、商標價值的彰顯,商標管理應向新興行業、新型業態、網絡經濟等方面拓展延伸。有關部門要確立標本兼治、區域統籌、打防并舉、有效控制的商標管理理念。
實現商標管理層次由低端向高端轉變,要把加強執法監管、查處違法行為與加強制度治本、企業自律約束結合起來。各級工商機關要強化商標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對自然人有侵權假冒行為的,及時向個人信用數據庫提供信息,使其一處違法、多處受制;對法人或其他組織有侵權假冒行為的,應建立商標違法企業數據庫,及時向各級社會信用數據庫提供信息,可以限制違法企業變更法定代表人或經營范圍、增減注冊資本、對外投資等事項。通過制度約束、行為懲戒,促使市場主體不能、不敢、不愿實施商標違法行為,從而有效形成關注商標、保護商標、用好商標的社會責任和良好氛圍。
商標管理手段向現代化轉變
隨著高科技手段的廣泛運用,商標管理人員也應配備科學化、現代化的執法工具。有關部門要由過去眼看、手摸、靠感官的傳統經驗式監管方式向依托先進的執法裝備、科學的執法手段轉變,將高科技手段與商標管理相結合;應積極構建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進一步提高執法效能;積極構建數據分析共建、執法力量互補、信息資源共享的管理機制;積極構建綜合應用、公共服務、部門協作、社會互動的管理平臺,提高執法能力。與此同時,工商機關應加強商標管理信息資源整合,加強對互聯網銷售領域的商標管理,加強對高科技監管工具的運用,在商標管理中推廣使用移動終端。
商標管理方式向長效規范轉變
商標管理熱點、重點、難點工作多,階段性、專項性、突擊性工作也多。工商機關要從單一條線、單一部門的執法轉變為多部門聯動的綜合執法,將根據上級要求、企業訴求、舉報投訴履行職責,轉變為主動監管執法,將突擊式、運動式的監管轉變為規范長效的監管,從事中監管、事后處理向事前指導、防范、預警轉變。在工作實踐中,工商機關應按照管基礎、管長效、管根本的原則,加強預警體系建設,加強制約、監督、考核體系建設,促使商標管理執法者人人履職盡責、個個依法行政、事事高效有為、處處依法管理。(本文作者:李寶玉)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發表
- 知識產權導航
- 知識產權匯編
- 搜索
- 知識產權交易
- 涉外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