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人為本的新時代企業文化宣傳
五洲商務網
經濟全球化、知識經濟和可持續發展成為當今人類社會發展的三大主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新時代企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工業經濟中傳統企業文化模式,其具有獨特的特征。
人本文化是新時代企業文化基本特征之一。
古代中國提倡天人合一,近代中國提倡民主和科學,當代中國提倡以人為本。人類社會的每一場活動都是為了人,而一切活動又離不開人。同樣,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也是為了人,一切都必須依靠人。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管理哲學,是以人為中心的,這也是企業文化與傳統的以物為中心的管理思想的根本區別。
工業文明誕生于西方,企業管理的傳統思想帶有濃厚的西方科學主義色彩。這樣的管理,把企業看作單純的經濟組織,把生產過程看作單純的物的運作過程,管理的主要對象是物,人被看做物(機器、產品)的附屬品。這其中見物不見人的片面性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成為阻礙企業進步的桎梏,而企業文化這一充滿東方人文色彩的管理哲學應運而生,有效地彌補了西方傳統管理思想中的先天不足。所謂企業文化的人文性,就是從企業文化的角度來看,企業內外一切活動都應是以人為中心。
從企業內部看,企業不應是單純地制造產品、追求利潤的機器,員工不應是這部機器上的零件;企業應該是員工能夠發揮聰明才智,實現事業追求、和睦共處、舒暢生活的大家庭。日本松下公司的老板告誡自己的員工,如果有人問:“你們松下公司是生產什么的?”你應該告訴他:“我們松下公司首先制造人才,兼而生產電器。”正是這樣依靠人、培養人,
松下處于長盛不衰。
從企業外部看,企業與社會不應該單純是商品交換關系,企業生產經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的需要,是為了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中國企業要做到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創造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建設。蘭德公司的專家們曾花了20 多年時間,跟蹤了500 家世界大公司,最后發現,其中100 年不衰的企業的一個共同特點是:他們不以追求利潤為唯一的目標,有超越利潤的社會目標。具體地說,他們遵循以下三個原則:人的價值高于物的價值;共同價值高于個人價值;社會價值高于利潤價值。強調企業的基礎是個人,沒有個人能力的發揮,沒有了解個人是怎樣發揮作用的,企業就不能成為一個有機的生命體,也就不可能形成企業活力。正因為這樣,企業在堅持以人為本的文化宣傳方面大有可為。(本文作者:王賢慶)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發表
- 知識產權導航
- 知識產權匯編
- 搜索
- 知識產權交易
- 涉外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