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商標認定與保護區域協作體系
五洲商務網
自上世紀90 年代中期以來,為了促進本地企業的發展,推進本地產品的銷售,提升本地產品的競爭力,各地不約而同地展開了競爭——商標法律制度的競爭。自浙江、甘肅、上海等地相繼開展著名商標認定與保護地方立法與實務以后,迅速為各地所仿效,到目前為止,全國大陸范圍內31 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已經全部制定了有關著名商標認定與保護的法律文件,并已全部開展了著名商標的認定與保護工作。而且,這一現象已漫延到較大的市、自治州、地區等地級行政單位。甚至連不少區縣,也先后出臺了本地著名(知名)商標的認定與保護法律文件。
隨著各地著名(知名)商標認定與保護的立法與行政工作的展開,問題相伴而來:雖然各地都將著名商標認定的范圍限于本行政區域范圍內的企業或個人所持有的商標,但在認定以后,給予它們的卻是類似于馳名商標的特殊保護,這使得本地著名商標的持有人在本行政區域內獲得了一種特殊的競爭優勢。這種特殊保護,實質上是一種通過立法或行政手段推行“不正當競爭”的方式,也是新時期、新環境下各地推行地方保護主義的一種“合法”方式。而為了解決各地分別認定各自范圍內的著名商標而導致的事實上商標壁壘問題,自1997 年開始,部分地區開始探索合作機制。到目前為止,先后已經形成了省級范圍內的市際著名商標保護協作機制和省際之間的著名商標保護協作機制。
在各級協作機制中,省級范圍內的市際協作機制,目前主要是武漢城市圈各地市之間的合作。由于這一協作涉及范圍相對較少,且并不普遍,本文將不作詳細討論。而省際之間的協作則發展較快,目前大體已經形成了華東(六省一市)、泛珠三角(九省區)、西部(十四省區市)和中部六省等四個較大的著名商標認定與保護的協作網絡。
一、華東六省一市著名商標保護協作機制
華東地區的上海、江蘇、浙江等,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搶灘之地,也是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之一。而加強對本地商標的保護,則是各地經濟發展的制度條件之一。因此,華東地區不但是我國最早開展著名商標認定與保護立法的地區,也是著名商標的認定與保護從一省一市,擴大到省際協作的區域。早在1997 年,浙江、江蘇、安徽和上海三省一市就建立了“保護馳名、著名商標協作網絡”,共同制定了長三角地區重點商標保護名錄。為了切實保護馳名商標、著名商標注冊人的合法權益,四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于1997 年9 月23 日聯合簽訂了《保護馳名、著名商標協作辦法》,建立了四省市之間的信息通報制度,并承諾“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及時查處涉及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的侵權案件,對跨省市案件的查處提供“便利”。2004 年6 月15 日,上海市、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東六省一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于上海簽訂《華東六省一市商標管理協作辦法》,正式建立“華東六省一市商標管理協作網”。根據六省一市之間簽署的協作辦法,除建立各地之間的信息通報制度,加強對馳名商標和著名商標的保護,加強查處商標侵權案件跨省區協作外,同時還規定在協作區內“完善馳名商標異地申報制度”,開展聯合執法行動,推動建立華東六省一市商標交易運作平臺。
二、閩西南、粵東、贛東南協作區商標保護網絡
閩西南、粵東、贛東南協作區商標保護網絡是建立于1995 年4 月的“閩粵贛經濟合作區”行政協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協作成員包括福建省的廈門市、泉州市、漳州市、龍巖市、三明市,廣東省的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汕尾市、梅州市和江西省的贛州市、鷹潭市、撫州市,共13 個地級市組成。2000 年1 月12 日閩粵贛十三地市黨政領導第五次聯席會議通過了《關于建立閩西南、粵東、贛東南協作區商標保護網絡的意見》,協作網絡正式宣告成立。旨在“通過建立區域商標保護網絡,促進商品市場正常發育,加強各地市之間的信息交流,開展聯合打擊商標假冒侵權的行動,相互密切配合查處假冒侵權案件,為協作區內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創造良好的環境,為協作區經濟的順利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三、泛珠三角著名商標行政保護協作
泛珠九省著名商標行政保護協作是泛珠三角區域工商行政管理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協作網的成員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等九省區。2004 年9 月15 日,上述九省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于廣州市簽署了《泛珠三角區域工商行政管理合作協議》,而《關于商標行政保護合作的工作方案》則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根據該工作方案的規定,協作區各成員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除建立信息通報制度外,將加強對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的保護,并加強跨?。▍^)商標案件協查。
四、中部六省著名商標保護認定與保護協作
相對而言,中部六省之間的商標保護協作機制啟動較晚。2007 年8 月6 日,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南省和湖北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簽訂了《中部六省商標保護協作辦法》,決定成立“中部六省商標保護協作網”,建立了商標管理信息通報、異地馳名商標申報等兩項制度,以及馳(著)名商標在企業字號審查中優先保護、建立跨省聯動打假和建立馳(著)名商標的重點保護等三項機制。
此外,云南、廣西、四川、重慶、貴州等西部14?。ㄗ灾螀^、直轄市)還通過《西部地區商標行政保護協作協議》,建立了西部商標行政保護協作網絡,并定期召開協作會議。(本文來源:江西財經大學法學院;作者:吳萍)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發表
- 知識產權導航
- 知識產權匯編
- 搜索
- 知識產權交易
- 涉外知識產權